2011年1月6日 星期四

中風後抑鬱可用針灸治療

港大的研究發現,針灸對治療中風後抑鬱的效果比傳統抗抑鬱藥物可能更具優勢,除有效減輕中風病人的抑鬱症狀外,所產生的副作用亦較小。

中風後抑鬱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患,約三成的中風病人會受到此病症影響。作為歷史悠久的傳統醫術,針灸早已被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有助減輕包括抑鬱在內的症狀。

藥物對心血管有副作用
根據衛生署資料,每年中風患者高達34萬,中風後抑鬱一般於中風發病後312個月內出現,而在高齡中風患者中,抑鬱發病率更高達68%。中風後抑鬱病不但會影響患者的情緒,更會影響患者其他中風後遺症的康復進度,降低生活質量,增加死亡率。

然而,中風後抑鬱病很多時也被忽略,因為一般治療均會先集中治理中風所帶來的其他後遺症。目前西醫的第一線抗抑鬱藥物起效時間較緩,而且帶有一定的心血管系統副作用,效果並不理想。

港大中醫藥學院副教授張樟進表示,針灸對治療中風後抑鬱的效果比傳統抗抑鬱藥物可能更具優勢。其中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針灸在治療抑鬱的同時,亦對中風康復及伴隨的各種症狀,如肢體活動障礙、失語、吞嚥困難、二便失禁等有治療作用。他相信中醫針灸治療可有效減輕中風病人的抑鬱症狀,而產生較少的副作用。

而東華醫院醫生梁國培表示,中風患者多於中風後312個月出現抑鬱。梁國培指,抑鬱會降低中風患者的生活質素、阻礙康復進度及增加死亡率,過往醫院多以抗抑鬱藥來治療中風患者,但因藥物會對心血管產生副作用,因此希望可改以針灸治療

招募患者參加研究計劃
有見及此,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正與東華醫院內科及康復科、東華東院內科及復康科合作進行一項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症的臨床研究,希望進一步確認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的臨床療效。
目前正招募60名中風半年以上,以及有抑鬱的患者,參加有關以針灸治療中風後抑鬱的研究計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