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公司 港府1月上旬正式宣佈,香港處理固體廢物迫在眉睫,必須討論垃圾收費等具爭議的政策。有環保團體表示支持,也有環保專家提醒港府的垃圾收費標準要適度,否則會出現鑽空子的行業。
邱騰華承認,垃圾收費的政策富有爭議性。因為有市民會認為,港府純粹用經濟手段管理垃圾問題,讓市民生活負擔百上加斤。 香港有環保團體則建議建立家居廢物收費獎懲機制,每袋垃圾征費3港元,全港家居垃圾可減收50%。
環保團體稱,世界上不少地方已經實施家居廢物收費制度,其中以臺北和韓國的做法最值得香港仿效。臺北自2000年實施垃圾隨袋收費計畫後,2006年的垃圾較歷史最高年減量達50.74%;韓國在1994年實施垃圾按量收費,令用堆填區或焚化方式處理的垃圾量在9年間減少了44%。
這些環保團體認為,現時香港每年的傢俱廢物量約219萬噸,處理成本高達6.5億港元,迫使非污染者為污染者“埋單”,不僅不公平,而且違反污染者自負的原則,因此建議港府在2014年可實施家居廢物隨袋收費,居民需要購買政府認可的垃圾袋。
環保學者、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及市場學系教授盧永鴻認為,討論垃圾收費,是港府因應環保團體的建議,根據膠袋征費的經驗,而應對香港垃圾增長的新思路。垃圾收費在全球不少地方都得到成功的運用,只是不少香港人未聽說或者未習慣而已。
他認為,港府需要十分小心,制定一個適度合理的收費標準。因為垃圾收費的目的是減少垃圾量,因此,收費如果很低,則不利於減少垃圾量;收費如果過高,那麼市民就會挖空心思用其他手段扔垃圾。
他分析,如果制定的垃圾收費標準過高,那麼,社會上就會出現一個新興的行業,專門幫人低價亂扔垃圾,政府力求減少垃圾量的初衷,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他指出,香港如果建立垃圾收費制度,應該研究一系列具體細緻的措施來強化減少垃圾量這個原則,如果制度中存在不少漏洞,就會產生一系列的社會後果,例如,市民為逃避垃圾費而將大量的家居垃圾扔往街邊垃圾桶等地 手機回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