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8日 星期二

玻璃天然砂 港屋邨的回收計劃

為紓緩對堆填區的壓力,環保署與房委會合作,在東九龍六個公共屋邨推行為期十二個月的玻璃樽回收試驗計劃,回收得來的玻璃樽將被循環再造為玻璃砂,製造行人路磚。環境局局長邱騰華預計,計劃能回收五十萬個玻璃樽,可用來製造五十萬塊路磚,足以鋪設十萬平方呎的行人路,可覆蓋整個香港大球場,當局將會檢視計劃成效,研究將計劃擴展至全港。

環保署與房委會合作,在東九龍六個公共屋邨:彩盈邨、順利邨、順安邨、順天邨、牛頭角上邨和油麗邨,進行為期十二個月的玻璃樽回收試驗計劃。該六個公共屋邨的住宅樓宇大堂或出入口,在三色分類回收桶外,加設一個淺綠色的玻璃回收桶,用來回收市民家中的玻璃樽。而回收桶的設計特別,可以減低放入玻璃樽時造成的撞擊、以及聲響。計劃回收得來的玻璃樽,將由指定的回收承辦商,壓碎成玻璃砂,以代替天然河沙作為工程用料,用於製造行人路磚,而路政署、房委會及環保署等公共機構將會指定使用此批行人路磚

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說,現時本港每年有玻璃樽廢物共十萬公噸,佔生活廢料三個百分點,雖然所佔垃圾的比率較少,但為了紓緩對堆填區的壓力,因此推出玻璃樽回收計劃鼓勵市民參與,以達到減廢減排的目標。他預計,整個計劃可回收共二百五十公噸玻璃樽,相等於五十萬個玻璃樽,經循環再造後可製造約五十萬塊行人路磚,足以鋪設十萬平方呎的行人路,覆蓋整個香港大球場。他表示,計劃開展不足一月,已收到共二點五公噸的玻璃樽,而當局將會視乎計劃的成效,研究將計劃擴展至全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