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公司 人的行為是由大腦指揮的。 喜歡什麼、追求什麼,既因一個人所處的環境而異,也因一個人的經濟條件而異。生活於赤道的居民絕無可能去追求色彩絢麗的羽絨服,因為對他而言決無此種需要。 在生活拮据的年代,為實現溫飽而拼搏的人們對汽車的嚮往只能深藏於心底。
基於對這一現象的總結,有了美國學者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論,把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五個層次。 在這中間,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精神需要(實現自我價值)無疑是最高境界。
漫漫封建社會,人們為了追求生存的權利,不得不數度揭竿而起,為了他們的生理需要拋頭顱灑熱血。經過三十年改革開放,中國的國力強盛了,人們有理由也有可能對生活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他們渴望受人尊重的需要與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被激發了出來。
在追求滿足人的精神需求的範疇中,就包含著對擔負著傳播信息、傳承文化、美化生活諸項重任的文化產品的追求,這中間也包含著對印刷品的追求,期待著從最初的擁有到追求獲得更好。報紙從黑白髮展到彩色,報紙用紙從以往單一的新聞紙發展到豪華版使用輕塗紙,就是人們渴望得到更好的表現。
實現印刷產品由滿足於普通到追求精品的轉變,是市場的呼喚。物質匱乏的年代,我們只能節儉;現在物質相對充裕了,我們當然應該去追求完美,赶超國際。
實現印刷產品由滿足於普通到追求精品的轉變,也是人的觀念的轉變。這裡所說的人,既包含著買家,是他們向社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也包含著賣家與廠家,是他們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做出不懈的努力,把希望變成現實。 只有各方的觀念都轉變了,一個追求精品印刷的社會氛圍才能形成 包裝盒。
買家要把追求經久耐用改為追求緊跟時代
可能是漫長封建社會的原因,自給自足的家庭生活養成了中國人民崇尚節儉的美德,但這也掩蓋著問題的另一面:小富即安、得過且過。
這一觀念反映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對待財產的態度上:我們推崇儲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按揭還是這幾年剛剛聽到的新詞,先透支再還貸的信用卡也才進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在對待創新的態度上:我們更留戀於繼承傳統。我們有著不少的小改小革,但較少突破性的發明,這方面甚至於不及小小的以色列。 把中國製造引向中國創造、中國智造是現在開始使用得多起來的詞彙,但要真真做到,需要的時間可能更長。
在對待工作的態度上:我們更多的在意做過了,而未必很在意做得好。所以,我們有了太多的普通產品,而十分缺乏大品牌。 事實上,我們需要大品牌來提升中華民族在世界的地位。 追求卓越一詞在生活中還是說的比做的更多一些。
在對待產品的態度上:長期以來,我們崇尚的是經久耐用,不少東西我們還希望傳種接代。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實用是最主要的,至於產品的外觀形象、產品的升級換代是這幾年物質財富漸趨豐富以後市場對企業提出的新要求。
時至今日,我們應該把追求經久耐用改為追求緊跟時代。是富裕起來的中國人有了對汽車的追求,造就了2009年中國市場的汽車產量、銷量世界雙第一;是年青人追新的要求,造就了手機的不斷推陳出新;是……
總之,追求緊跟時代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
追求緊跟時代是拉動內需的需要。
當然,追求緊跟時代需要有經濟實力作保證,徒有願望而沒有能力,那就只能為實現夢想去做苦苦努力,宏大的目標會支持你奮進。
強調追求緊跟時代並非就是否定經久耐用,只是在社會進入小康以後,不必拘泥於產品的經久耐用。
對印刷精品的追求,同樣需要有緊跟時代的思想做基礎。近幾年,有限印刷產品在市場上漸趨熱銷,就是因為家庭裝與個人收藏有了相應需求,這就要求印刷企業精益求精,不斷追求,不斷地在以假亂真上下功夫,滿足社會的這種需求。這幾年精品 包裝 的發展,同樣是因為高檔商品必須有高檔 包裝 與之匹配,以求徹底改變原本的一流產品、二流 包裝 的情況。 雅昌公司製作50×50公分 的特大曼聯足球隊紀念冊,也是在市場有了創意、有了需求以後,他們把需求作為製作者的責任,大膽嘗試,終獲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